
這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投資源絡科技,天眼查數據顯示,2024年8月份,源絡科技獲得了來自杭州灝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領投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經股權穿透,杭州灝月背后是以阿里巴巴為主的淘天集團持股的投資公司。

該公司的創始人連文昭博士,在行業內頗具影響力。他不僅是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的教授,還曾擔任GoogleX資深研究科學家以及FigureAI技術總監。連文昭博士的主要研究領域涵蓋智能機器人、靈巧操作和機器學習等前沿方向。此前,他主導研發了基于云邊協同和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操作系統平臺,精心搭建了軟硬一體的類人形機器人,并成功落地了多種形態的工業級產品,其豐富的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為源絡科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阿里巴巴連續投資人形機器人
事實上,阿里巴巴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由來已久。早在2017年,阿里就成立了消費類機器人公司天貓精靈;阿里達摩院曾在2020年發布物流機器人“小蠻驢”,與外賣小哥“搶飯碗”;阿里旗下菜鳥物流更是大規模部署了各類智能機器人,為提升倉儲物流的自動化程度發揮了重要作用。2015年,阿里巴巴曾對日本軟銀集團旗下機器人公司SBRH進行戰略注資,該公司研發了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識別情緒的仿人形機器人Pepper。然而由于成本過高等原因,軟銀在2020年停止了Pepper的生產。

2024年5月17日,通用機器人公司深圳逐際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具體金額尚未披露,投資方為杭州灝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這是阿里首次戰略投資人形機器人。
逐際動力成立于2022年,專注于具身智能與足式機器人的研發與制造,產品包括人形雙足、四輪足機器人及相關軟硬件解決方案,落地應多聚焦在汽車制造、工業巡檢、物流配送、特種作業、家庭服務等B2B和B2C領域。
2024年5月31日,有鹿機器人披露了創新工場、元璟資本、百度風投等超1億元融資的信息,有鹿機器人由前阿里達摩院機器人實驗室負責人陳俊波博士在2023年創建,是一家專注于機器人通用大腦研發的具身智能公司。
2023年,有鹿機器人聯合阿里云通義千問共同發布了具身智能大模型LPLM-10B。2025年1月15日,北京星動紀元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杭州灝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成都高新策源優產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杭州元璟新創中小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珠海清流成長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等股東。其中,杭州灝月成立于2023年,是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下屬控股子公司。

星動紀元是一家由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和上海期智研究院所孵化,研發具身智能以及通用人形機器人技術和產品的新興科技公司。星動紀元聚焦于通用人工智能(AGI)前沿應用,致力于研發適應寬領域、多情景、高智能的通用人形機器人,努力實現智能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融入萬家燈火的美好愿景。

2025年2月20日,具身智能初創公司星海圖近日完成3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此次融資由螞蟻集團獨家領投,高瓴創投、IDG資本、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百度風投、同歌創投等老股東跟投,這是螞蟻集團的連續追投,此前在2024年11月完成的Pre-A輪超2億元人民幣融資,由高瓴創投、螞蟻集團領投,米哈游、無錫創投集團、同歌創投、FunPlus及老股東跟投。
2、阿里巴巴親自下場?
2月19日,據《科創板日報》消息,螞蟻集團旗下上海螞蟻靈波科技有限公司開啟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相關崗位招聘,標志著螞蟻集團正式下場自研具身智能機器人。天眼查APP顯示,上海螞蟻靈波科技于2024年底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億元,專注于具身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在招聘平臺看到,螞蟻集團目前正在招聘具身智能方向的多個崗位,如人形機器人系統和應用軟件工程師、人形機器人硬件結構工程師、人形機器人運動控制軟件工程師、人形機器人整機/硬件產品專家等,工作地點涵蓋上海、杭州兩城,薪酬范圍大致在35-70k之間,提供16薪。

針對“螞蟻集團自研具身智能”一事,螞蟻集團官方回應記者稱:“螞蟻集團去年注冊成立了螞蟻靈波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具身智能技術和產品研發;螞蟻集團持續布局和加大AI投入。”有消息稱,去年開始,螞蟻相關方在挖人去開發人形機器人。螞蟻集團早已關注到具身智能風口。2024年9月下旬一場具身智能行業論壇上,螞蟻集團NEXTA創新實驗室項目負責人何思翀表示:“具身智能的發展要遵循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短期內尚不能有過高的預期,只有與產業相結合,將大模型的能力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才能看到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向我們走來。”
3、阿里巴巴加大AI技術研發
面對新一輪的AI大戰,AI to C已成為阿里巴巴關鍵戰略,集團旗下AI To C業務近期開啟大規模招聘,除了招募人形機器人相關人才外,還涉及數百個崗位,集中在AI技術、產品研發,占比達90%,相關人員將重點投入到文本、多模態大模型、AI Agent等前沿技術與應用的相關工作。近期阿里AI To C業務動作頻繁。

2月19日,阿里巴巴的AI To C業務開始招聘數百個崗位,主要負責AI技術及產品研發。這表明阿里巴巴正在大力擴展其面向消費者的人工智能業務。
2月13日,螞蟻集團確認了自研智能機器人項目,并加大了對AI的投入。螞蟻集團是阿里巴巴的關聯公司,專注于金融服務,這說明他們正在開發AI驅動的金融工具。2月6日,AI科學家許主洪出任集團副總裁,負責AI To C業務多模態基礎模型及Agents相關基礎研究與應用解決方案。內部人士透露,許主洪目前正籌備規模逾百人的AI大模型研究團隊,加速推動前沿科研成果向實際應用解決方案的高效轉化。
1月22日,天貓精靈硬件團隊與夸克產品團隊融合,共同規劃新一代AI產品。天貓精靈是智能音箱品牌,夸克是瀏覽器產品,這表明他們正在合作開發更智能的用戶體驗。去年12月18日,AI應用“通義”團隊從阿里云分拆,并入智能信息事業群。這可能是為了更好地協調資源,推動AI在信息處理和智能服務方面的發展。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日前現身智能搜索產品“夸克”辦公區,市場猜測夸克在阿里巴巴AI戰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另外天貓精靈硬件團隊亦與夸克融合,共同規劃定義新一代AI產品。2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財報會上表示,面向未來,阿里巴巴將繼續專注三大業務類型:國內外電商業務,AI+云計算的科技業務,互聯網平臺產品。未來三年,阿里將圍繞AI這個戰略核心,在AI基礎設施、基礎模型平臺及AI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AI轉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
第一,投入AI和云計算的基礎設施建設。AI時代對于基礎設施有明確而巨大的需求,將積極投資于AI基礎設施建設,未來三年在云和AI的基礎設施投入預計將超越過去十年的總和。
第二,投入AI基礎模型平臺以及AI原生應用。AI基礎大模型對于行業生產力變革具有重大意義,將大幅提升AI基礎模型的研發投入,確保技術先進性和行業領先地位,并推動AI原生應用的發展。第三,投入現有業務的AI轉型升級。對于電商和其他互聯網平臺業務,AI技術升級將帶來用戶價值的巨大提升機會,因此將持續提升AI應用的研發投入以及算力投入,運用AI技術深度改造升級各業務,把握AI時代的新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