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培育和打造熱處理領域新質生產力,探索新理論、新材料技術、新產業和市場結合的新體系,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提供廣泛的交流平臺。2024年8月16-18日,第十四屆中國熱處理活動周在河南鄭州成功召開。本屆活動周以“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400余位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學者以及行業同仁參會交流。
本次會議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分會主辦,河南省科學院承辦,河南省科學院材料研究所、中國機械總院集團北京機電研究所有限公司、鄭州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科技大學、洛陽軸承研究所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蘇豐東熱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兵器工業新技術推廣研究所、河南省熱處理專業技術委員會、全國熱處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協辦。
大會報告
熱處理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劉正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李殿中,熱處理學會理事長徐躍明,中國中鋼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紅霞,河南省科學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宋克興,熱處理學會副理事長程曉農、任瑞銘、閆牧夫、王磊、朱文明、姚建華、姜超等領導出席了會議。

8月17日上午,大會開幕式由徐躍明理事長主持。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劉正東院士、河南省科學院執行院長宋克興分別致辭,祝賀本屆活動周的順利召開。

徐躍明理事長主持

劉正東院士致辭

宋克興院長致辭
大會特邀報告分別由徐躍明教授、閆牧夫教授、王磊教授、朱文明董事長主持。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殿中研究員作題為《軸承鋼熱處理工藝研究》的報告,他重點介紹了高檔機床主軸承、大型盾構機主軸承和航發主軸承的熱處理工藝和應用效果,主要討論軸承鋼碳化物均勻性和殘余應力的影響規律。

中國中鋼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紅霞教授作題為《高溫爐窯低碳綠色發展用爐襯材料》的報告,該報告結合國家政策和相關高溫技術發展趨勢,針對當前先進節能爐襯材料及應用討論了爐襯隔熱材料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簡要介紹了如何選擇爐襯材料。

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單智偉教授作題為《基于微納尺度組織/應力表征與調控的先進材料熱處理研究》的報告,他以自驅動顆粒滲納米金剛石強化鋼鐵表面和增材制造鎳基單晶高溫合金再結晶的抑制兩個典型案例,介紹了基于先進材料表征技術的微納尺度表征技術,突破“原子滲”與“單晶高溫合金回復能力弱”的傳統認知,為鋼鐵和單晶高溫合金這兩種重要結構材料定制熱處理制度,實現硬度極高的金剛石在無外力作用且遠低于金屬熔點的溫度下以納米顆粒的形式直接進入到鋼鐵材料內部,增材制造修復的鎳基單晶高溫合金在保持單晶性的同時完全釋放應力并且精準調控析出強化相的尺寸與形貌。

大連交通大學董闖教授作題為《針對高溫鈦合金的從成分到組織的團模型及其熱處理實現》的報告,在團簇成分式設計的基礎上,他提出了描述雙態組織的硬球密堆組織模型,根據常規固溶及時效制度所帶來的組織特征,發展出一種雙相型高溫鈦合金Ti-6Al-14Zr-2V-2Mo-1Nb。這種合金展示了接近超高強水平的室溫和高溫力學性能。

河南省科學院執行院長宋克興教授作題為《需求牽引的銅合金組織性能調控》的報告,他匯報了面向集成電路、高壓電器、電磁裝置等三大領域用銅合金組織性能調控方面的研究進展,涉及高性能極薄銅箔、高性能微細絲、引線框架銅合金帶材、高電壓等級真空滅弧室用觸頭材料和系列關鍵技術等內容。

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程曉農教授作題為《高端裝備制造與先進金屬材料》的報告,他根據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和先進材料產業現狀及發展戰略,分享了國家戰略需求與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創新實踐。

浙江工業大學姚建華教授作題為《“雙碳”戰略下的高端激光熱處理》的報告,他首先回顧了激光熱處理的發展歷程和研究進展,分析新型激光熱處理技術在組織調控、延壽提質方面的內涵,并通過應用案例分析,展示激光熱處理在能源動力、軌道交通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應用效果。

昆明理工大學李萌蘗教授作題為《大型金屬構件熱處理工藝集成計算材料工程研究》的報告,他介紹了集成計算材料工程在大型金屬構件熱處理工藝過程的應用,通過多物理場耦合模擬仿真揭示大型金屬構件在熱處理工藝過程中的溫度場、組織性能演變、應力與變形過程。

大連交通大學任瑞銘教授作題為《金屬材料磨損與接觸疲勞過程中納米結構的形成》的報告,他重點介紹了在絕緣軸承表層中發現的塑性流變特征不同的兩種類型納米結構白蝕組織的觀測結果,結合高碳軸承鋼中馬氏體的相變特點、對比車輪鋼中納米結構白蝕組織的形成機理,提出軸承鋼中白蝕組織形成的軟區理論。

上海交通大學顧劍鋒教授作題為《熱處理數字孿生的原理與應用》的報告,他介紹了機理數據融合驅動模型在熱處理中的應用,基于模型降階原理對熱處理模型進行高保真度的降階重構,構建涵蓋熱處理流場、溫度場、組織場、應力應變場的多物理場數字孿生方法,以多種零件熱處理過程為例,探索熱處理過程的數字孿生技術應用。

中國機械總院集團北京機電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長姜超研究員作題為《綠色低碳熱處理技術與裝備》的報告,他針對航天、兵器、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關鍵件,介紹了通過等效熱處理調控等方法,開發的綠色精密熱處理工藝和高端熱處理裝備,從而支撐重點領域熱處理技術自主可控。

鄭州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愛國正高級工程師作題為《先進齒輪熱處理技術》的報告,他重點介紹了齒輪熱處理技術的發展歷史和鄭州機械所在我國齒輪熱處理技術發展史上所做的工作以及發揮的作用,與大家分享近年來鄭機所的成就。
學術交流
8月18日是分論壇學術交流,本屆活動周共設10個分論壇,內容涵蓋滲碳、滲氮熱處理、先進齒輪材料及熱處理、先進軸承材料及熱處理、淬火介質及冷卻技術、先進熱處理技術及設備、激光表面改性技術、先進材料及熱處理技術、數字化、智能化熱處理技術、表面工程、組織與性能等多個領域,會議同期還舉辦了2024年全國熱處理青年論壇和兵器工業先進熱處理技術推廣交流會暨感應熱處理專業組年會,共計宣講報告100余篇,其中特邀報告31篇,此外還有42篇長摘要墻報展示交流。與會代表通過專題學術報告積極交流探討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術前沿與科研成果,共同探討材料熱處理及表面工程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展示了科研過程中的新發現、新理論和新思路。會議還設置了展覽區,為展商提供了展示最新技術成果和產品的平臺。會議期間,承辦單位還邀請與會專家進行了現場參觀和交流。

本次會議匯聚了行業精英與學者,圍繞熱處理技術的最新進展、創新應用及綠色發展趨勢展開了深入交流與探討。與會者積極互動,碰撞出諸多合作火花,為熱處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示了熱處理領域的前沿科技創新成果,還促進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為解決行業難題提供了新思路,也進一步增強了熱處理學會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為推動我國熱處理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