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特黄大片大全我想,老女人久久久久精品三级,91亚洲精品,97一区二区国产好的精华液

 
齒輪工業領域服務平臺,行業技術的領航者;
把齒輪傳動之脈搏,譜信息時代之新篇!
當前位置: 首頁 » 業界資訊 » 行業分析

新能源汽車如何助力中國汽車品牌向上

發布時間:2023-04-26 |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 作者:
 

  “不僅需要‘走出去’,還要走上去。中國汽車品牌借助新能源汽車打響了市場招牌,如何提升品牌價值以及擴大品牌影響力,成為接下來中國汽車品牌發展的核心議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技術部部長王耀表示。

  4月15日,在王耀的主持下,數位汽車行業專家就“新能源汽車如何助力中國汽車品牌向上”展開了一場精彩的圓桌討論。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成就斐然

  “從國際上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球市場的銷量占比連續8年第一,占據60%以上的市場份額;從國內看,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600多萬輛銷量中,80%以上是自主品牌,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數據非常亮眼。”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北京)中心常務副主任徐耀宗表示,新能源汽車這十幾年在國家政策的大力引導下,發展的成績非常突出,不僅僅是數量的提升,本質上是包括技術水平、產品品質、品牌等在內的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在王耀看來:“在全球化競爭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品牌的重要名片。”

  徐耀宗表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達到25%,在國家戰略的引導下,新能源汽車還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從技術角度看,新能源汽車產品主要面向終端。消費者最關注的是性價比、充電便利性等,在這些方面當技術和成本達到一個平衡點時,新能源汽車一定會迎來更快速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的作用也更大。在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上,除了個別基礎器件、芯片、材料還在攻關過程中,我國具備很強的全球競爭力。

  第二,從人才聚集上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非常長,現在加上“雙碳”、智能化的要求,產業鏈條遠遠突破原來從生產到制造的環節。而在產業鏈條延長的過程中,就會聚集各個領域的核心人才,從而培養核心技術研發力量。

  第三,歐洲“禁燃”的目標已經形成初步的共識,我國什么時候實現這個目標,或者怎樣實現這個目標?相關政府部門、機構目前也在加強研究。從這個角度看,將來新能源汽車會發揮非常巨大的支撐作用。

  《中國汽車報》總編輯桂俊松也表示,新能源汽車正以其獨特的價值成為“中國新名片”,它是真正大眾化的、高度競爭的、高科技的、產業融合的產品。

  全球化是中國品牌向上必由之路

  “中國新能源汽車自2014年開辟出新賽道之后,真正引領了中國汽車品牌向上。”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監抄佩佩表示,近期國家出臺的《十四五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在新能源領域首次提到了“品牌向上”相關的國家導向,其中提出,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占據全球品牌前五的企業要超過3家;到2035年,要形成一批國際領先的新能源汽車高質量品牌。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量達311萬輛,首次超越德國成為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創歷史新高。今年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已經超過16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也達到26%,同時汽車出口已經超過25萬輛,同比增長1.1倍。在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道路上,全球化發展是必由之路并且已是水到渠成。

  正如王耀所言:“這么多年來,新能源汽車在國家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如果視野只放在國內,企業和行業非常‘內卷’,大家可以看看各個新能源車企的財務報表,大部分都處于非盈利狀態。我們需要放眼全球,探索更廣闊的市場。”

  此外,抄佩佩介紹,以標準測試為引領的汽車安全能效水平已經有了大幅提升。未來新能源汽車的高質量發展,包括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在內的第三方機構會持續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健康、智能等核心標準研究,能夠更具有前瞻性地來引導整個行業提升技術水平,同時也會把一些品牌評價引進到全球市場當中,這樣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水平、品牌價值和全球影響力的提升,都會有一些正面的促進作用。

  “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包括智能網聯汽車,在很多領域已經走到無人區,沒有現成的標準。我們談中國汽車品牌全球化,不只是我們的產品‘走出去’、新能源汽車‘走出去’,更多是需要中國標準‘走出去’。”王耀補充道。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宋健則從規避風險角度為中國汽車品牌走向全球化提出建議。他表示,安全始終是最重要的問題。汽車帶給人類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安全問題,二是環境污染問題。他建議業內應盡早開發量產固態電池,并通過智能化技術提高車輛的主動安全性,避免新能源汽車產品出口國外后,出現安全問題導致天價索賠。

  中國新能源汽車需要“創新”和“韌性”

  “‘創新’和‘韌性’是中國汽車品牌不得不面對的課題,這是保持新能源汽車優勢的基礎。”長安汽車品牌公關部副總經理李攀認為,在技術創新方面,一是要保持持續性的高投入,二是要在核心技術方面實現自主可控,三是要面向客戶的需求進行創新。

  而在提升產業鏈韌性方面,李攀表示,作為車企,首先要在能源創新、智能化創新的方向上十分堅定;其次,車企在產業鏈上更多承擔的是產業鏈“鏈長”的角色,要履行好職責、體現擔當,要聯合上中下游產業鏈,促進形成世界一流、戰略合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協作共同體;最后,做任何事情離不開人才,企業需要不斷引進和培養人才,優化調整內部人才結構。

  此外,李攀分析認為,當前汽車制造業是在從傳統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快速轉型,它會是一個先進制造業的代表。從汽車本身來說,以前汽車更多是一個傳統的移動工具,現在則更多的是一種高科技產品。隨著芯片、5G、大數據這些新技術的賦能,未來的汽車是移動的多功能空間、大型智能移動終端,也是數據采集的載體,還是儲能單元。整個汽車產業從傳統的交通工具向出行產品、出行生態服務轉變。在這個過程中要求車企必須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技術創新:首先在補能方面,要給客戶提供更經濟、更實用的移動能源補充;其次,要滿足客戶差異化需求,落腳點可能會在智能化上。

  抄佩佩也表示,要保持產業鏈的韌性,核心還是要保持技術創新的投入和效果。“除了在以主機廠為龍頭的科研重心的帶動作用下,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作為第三方平臺,也希望搭建一些更專業的,聚焦行業前瞻性、攻關性技術的行業公共平臺,來組織更多的行業力量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創新上的引領。”

  “汽車產業鏈技術創新、提升韌性,除了產業鏈本身以外,在產業大融合、大轉型的背景下,產業與產業之間的協同、生態建設非常重要。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與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之間要實現互聯互通,打造完整的生態是我們的愿景,也是必須要實現的方向。”桂俊松表示。

[ 業界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