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捧,“山寨”背后的流氓思維
多款外觀相似度高車型收到市場熱捧。眾泰T600,有著與大眾途銳99%的前臉相似度,曾一度超過昂科威、比亞迪S7等眾多熱銷車型位列中型SUV銷售冠軍。廣汽吉奧GX6和陸風X7,有著與路虎極光爭奇斗艷的造型,也拿到了不俗的市場業績。
“山寨”版的車型賣得好,說明消費者還處于比較初級的購車階段,一方面希望價格低,一方面又希望買到“大品牌”,必然傾向于購買有華麗山寨外形的車子。無形中助長了企業抄襲之風。企業的原創精神只能被無情埋沒。
但是,“山寨”最大的弊端在于鑄就了企業的自我滿足感和“我就山寨我怕誰”的態度。甚至有人堅信,只要銷量好,就說明是成功的。
面子問題,助長了“山寨”成風
以貌取人,經常用汽車外形來判斷車的檔次如何。而且潛意識里排斥著自主品牌車,覺得掉身份,質量又信不過,造型又難看。設計師跟風國外品牌也就理所當然了。
也不是所有高端車的造型都是成功的。但是它價格在哪。覺得它丑的也說不出口。如同到了高級酒店消費,即使口味不合適也只能說自己不習慣。有苦難訴。
如同消費者喜歡夠買A貨,仿冒品就一定會層出不窮。消費中的面子問題困擾了消費者數十年,也讓許多的中國企業誤入歧途。車企也不例外。
體制問題,領導說了算
一個是迎合市場,一個是迎合領導。外國設計人員有很大自主權,車外觀是各部門調研討論后確定的,國內設計人員心須按領導的喜好來設計,說白了就是把領導想象的畫出來做出來。
只要領導的思想不解放就不會有好的設計。現在做的東西都不是自已的東西,都是領導的意思,不合他意永遠也定不了稿,也很難有創新,領導不滿意的東西你再好也不行。
領導的理念大過于市場需求。領導偏重于技術,外形必須給技術讓路。領導偏重于成本,外形自然給成本讓道。專業的事本就該讓專業的人做,但是領導總是要添點改點,搞的不倫不類。
發展階段,“山寨”是必經之路
前期以模仿起步,后期轉入正向開發。在自身沒有足夠研發能力的時候,要想快速推出市場上熱銷的產品,“山寨”大牌是最簡單和行之有效的方式。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汽車剛起步,很多品牌都走過抄襲的路子。然而,隨著市場的不斷壯大,不少自主品牌開始勒緊腰帶搞研發,比如長安,從杰勛開始就進行正向研發;再比如長城,雖然做的是逆向造型,在借鑒的同時,刻意規避了抄襲,在外觀設計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色。
自主品牌已意識到造型的重要性,花大價做好一流的設計團隊。長安在歐洲有自己的研發中心,這幾年做得風生水起,頗有些作為。奇瑞2012年挖來通用汽車高級設計師做設計總監,出品的艾瑞澤7和瑞虎5也都很有設計感。
受限于研發能力,自主品牌仍然是以逆向開發為主。但學習與抄襲不同。很多國家在一個新的領域剛剛起步時,都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可少走彎路,取長補短。但若簡單抄襲,則會適得其反,造成畸形發展。建立在虛心學習基礎上的自主創新,跳出“抄襲”的誤區,對自主汽車品牌的發展很重要。
預算有限,趕鴨子上架
在創新方面不舍得投錢,就只有山寨。好車的外觀線條都豐富靈活,設計開發費用很昂貴。特別是小規模車企仍在生存掙扎線上,沒錢搞正向研發,仿冒抄襲是生存方式。
高端車在外觀設計上的投入遠大于中低端車型。最重要的體現就是在車身流線的設計上花了大價錢,通過比較復雜的制造工藝來實現車身豐富的流線,勾勒層次感,不同方位呈現不同的光影效果,如法拉利、保時捷、馬薩拉蒂。
而新的設計,投入不僅很大,且無法知道市場預期。抄襲反而是一種絕佳的投資策略。汽車本就是一件商品,要考慮到它的經濟價值。簡單來說,山寨成本低!如果花了大成本,卻造出來一個不能帶來利潤的產品,這不符合商人逐利原則。要知道設計不是畫個外觀造型就可以,還涉及到內部布局,安全性,力學等等,也就是說這不是美術問題,是綜合性科學性的問題。一臺新車研發遇到的問題比想象中的要多很多。
品牌沉淀,羅馬非一日建成
外國品牌很多都是百年歷史,你能想得到的造型他們都想過了。人家可以一個螺釘做幾代人,我們現在這社會,同一件事干三天都浮躁得不行。缺乏文化和技術沉淀。
外觀設計是品牌文化的最終體現形式,很多品牌都有自己的家族設計,例如寶馬的雙腎進氣格柵,天使眼大燈,都是寶馬公司的標志性設計。
造型的美與丑本身是沒有界定標準的,而是一個汽車設計師對該汽車品牌文化的理解,家族設計元素的認識和繼承,并且與時代結合的表現。
定位不同,低端車更傾向實用
高端車就不需要在外觀上做折衷。例如Audi A5明顯沒有A4空間充足實用,卻更有范兒。奔馳CLS后座空間充足,但定位不同,也不會有人去指指點點說不如微面寬敞。
低端車如果依樣畫瓢,在成本嚴格受限的情況下,犧牲其他方面去遷就一個外形,而品牌認知度、性能、可靠性、舒適度等方面還沒到位,有可能被人看成打腫臉充胖子。試想一個跑車的外形,配置國產的發動機,會有幾多冷嘲熱諷。
好的外觀設計必然是要付出代價的。許多高端車通常追求實用的比例會變少,追求一些附加價值會更多。要的首先就是美。更龐大的車身尺寸和更充足的動力,允許它們外觀做得更流暢而不影響實用性。
車的尺寸和動力基本決定了它所處的級別。而人的坐高等參數是一個基本確定的范圍,為了在更短的總長度內留足車內空間,不可避免地需要更陡峭的曲線或者短小的車頭車尾設計。而美學上的考慮就被迫削減了。而這個級別的使用者更關心車子的實用性和空間感,犧牲實用和空間來換取一個外觀并不值得。
技術落后,原創拿不出手
工藝不行,有些東西能設計出來但是做不出來。任何看起來簡單,卻沒有被實現的想法,都有其內在的復雜原因。本土汽車的原創設計之難,其實很多時候并不單純在做個外觀創意上,更多是深層問題。中國工業遠沒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車身焊接技術、接縫的處理技術、鈑金的成型技術都是我們的短板。有時設計得再美,制造實現不了……
成熟的外觀設計,除了降低風阻,達到節能降噪,還能在高速行駛中穩定車身動態。而這些都需要風洞測試來驗證,這是汽車造型設計不可或缺的一環。問題來了:自主品牌車企都有自己的風洞實驗室嗎?答案是目前只有上汽集團有,但是與通用合資的。
在沒有風洞實驗室的情況下,車企必會回避將不成熟的造型投放市場。可如何才能設計出符合空氣動力需求的外觀?退而求其次,在不顧及知識產權的前提下,廠家就直接山寨成熟外形設計了。
點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自主品牌應正視當前的缺失,積極去提升正向研發上的短板。當前山寨式的銷售也許還紅火,但這是對品牌責任感的缺失,是在透支企業的未來。必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