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終歲尾,明年經濟工作怎么干?車市還能否增長?成為大家最關注的話題。
日前,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兩大會議先后召開,給2025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政策取向、重點任務定了調,也給汽車行業傳遞了強信心的鮮明信號!
“兩新”政策加力擴圍
將進一步引爆汽車消費
“汽車行業2025年的核心詞將是——沖刺。”上海數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知識官金永生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1-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超過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即將在國內市場奪下半壁江山,在全球份額中掀開新篇章,未來一年是中國汽車發展的關鍵一年。
促消費政策無疑是今年車市的第一大功臣。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24時,全國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量合計突破500萬份。預計2024年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將拉動乘用車全年國內銷量增加約200萬~230萬輛,約占全年銷量8%~10%;如果沒有以舊換新政策支持,今年乘用車銷量將同比下降2%~5%。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提振消費”作為2025年經濟工作首要任務,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判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明年要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新”,由此判斷,明年的報廢更新會延續今年的政策,各地以舊換新的政策也會與今年政策力度相近。政策補貼推動明年車市穩增長,明年車市對經濟穩增長的貢獻也會更大。同時他進一步提出政策建議,希望明年車購稅優惠能支持首購消費、購置新車可抵稅,進一步刺激汽車消費活力。
“2024年汽車補貼政策加力大概是從8月開始的,執行時間實際上到目前只有4個月。如果‘兩新’政策能夠在2025年全年推行的話,明年帶來的效果可能會比今年更為明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認為。2025年,由于地方政府對于政策執行的經驗更為豐富,以及申領、核銷汽車補貼的流程更為順暢,汽車補貼政策對汽車消費的刺激將會更大。
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
激發汽車業內生動力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宏觀調控的兩大政策工具。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提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據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明年是首次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并將連續實施了14年的“穩健的貨幣政策”改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對包含汽車產業在內的經濟增長形成強有力拉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統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財力”。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認為,當前汽車產業發展邁進新階段,也對汽車財稅政策提出新要求。2025年應加快研究汽車財稅政策調整方案:一是加快推進汽車稅制改革方案研究,推動建立基于新能源汽車普及的汽車稅制,同時進一步發揮稅收政策引導調節作用,形成引導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二是合理調節汽車稅負結構,推進央地稅收收入均衡分配,助力汽車產業提質、擴量、增效;三是研究創新中央和地方財政支持政策,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助推汽車產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推動資金更快更多流向實體經濟。對于汽車行業而言,這一方面有助于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降低融資成本,激發市場活力。僅以汽車流通環節為例,今年9月,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和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都曾呼吁建議,金融機構對汽車經銷行業發展給予更多支持;另一方面,還將進一步加大市場流動性供給、推進市場利率持續下行,加快信貸增長,刺激需求擴張。近2年,我國乘用車金融滲透率歷史上首次下降,寬松的貨幣政策或進一步放大汽車金融對汽車消費的拉動作用。
政府出手“反內卷”
市場環境有望被肅清
“內卷”成為近兩年,汽車行業最為人熟知的關鍵詞之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董揚撰文指出,上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關于這個問題的提法是:加強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可以看出,明年中央把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并且在解決的方法上也有更多的舉措。
董揚進一步指出,上一次的主要方法是加強行業自律,這意味著內卷是市場行為,應該引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防止過分惡性的內卷,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提倡和引導。而這一次的方法綜合整治,政府也會出手,用市場和行政的方法雙管齊下,也應該包括輿論引導多管齊下,才可稱之為綜合治理。
“實際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內卷式競爭是危害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也希望業界同仁從這個高度去認識問題。”董揚說。同時他也建議,政府行為應該有度,避免過多干涉市場競爭秩序。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不同,需要有很大的彈性,政府干預不可過度。掌握的尺度可以參照市場反應,對多數企業不贊成的舉措一定要慎重。
適度超前布局新技術
電動智能優勢再鞏固
自動駕駛、飛行汽車等創新技術,已經成為繼電動化之后,汽車行業增長的新引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

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分析認為,當前全球汽車產業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汽車科技創新正加速向基礎前沿轉移。應加快推進全固態電池、智能底盤、自動駕駛、大數據、飛行汽車等前瞻性、引領性技術,使其對我國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優勢發揮主導作用。
2025年,需要適度超前布局,系統謀劃和儲備重大科技項目,加強基礎技術研究,推動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從源頭和底層突破前沿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難題,進一步提升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
同時,會議還指出要“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認為,2025年一是加速推進“車路云一體化”試點示范,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完善;二是基于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加快探索智能網聯汽車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三是針對智能網聯汽車跨界融合特點,完善新的開發方法、流程、工具等,探索開展“人工智能+汽車”行動;四是加快完善自動駕駛政策法規體系,并加強國際交流、協調。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中國汽車翻山海穿絲路
近年來,汽車出海的路越拓越寬,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化更加深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系”。
當前,我國汽車產業國際化發展正處在從產品出海到產能出海的關鍵時期。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認為,2025年需采取多方面的策略來應對這一轉變。一是加強國際合作,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和自貿區戰略的實施,中國汽車企業應加強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利用政策優勢開拓海外市場。二是強化海外綜合服務體系,高度重視品牌形象,堅持銷售和售后服務體系先行,共建中國汽車品牌。三是優化出口結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國車企應憑借現有優勢在國際市場上進一步提升占有率。四是堅持有序出海、抱團出海,借助“中國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創新聯盟”平臺,共建共享海外資源,形成海外核心競爭力。五是政企聯動共克出海難題,面對貿易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沖突等挑戰,我國車企應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完成產品出海到產能出海的過渡。汽車產業國際貿易規模大、關聯度強、帶動經濟增長效果明顯,我國汽車行業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穩中有進,協同向上,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
只要信心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汽車行業傳遞了強信心的鮮明信號,在歲尾年初之際,讓汽車人再次振奮精神。當然,車市的火熱不會從天而降,還需要全行業頂住壓力、拒絕內耗來共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