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大京機械(山東)有限公司、小松(山東)鑄鋼有限公司、興和(山東)機械有限公司同時在濟寧高新區投產,這三家企業主要為挖掘機主機廠供應關鍵零部件,全部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40多億元、利稅4億多。
機械行業研究員指出,盡管日本地震并未給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帶來較大的市場沖擊,但此次事件卻再一次讓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日本制造在全球市場范圍內的影響力。由于日本掌握著全世界大范圍內制造業的核心技術,因此,一旦日本產品大量緊縮,市場供應鏈將出現中斷,直接影響世界范圍內的制造業。
盡管這種產業模式的布局并不安全,但要突破日本長久以來的技術沉淀進行自我創新,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近年來,海外市場的擴張進入高速發展期,主要表現在海外直接建廠與海外合資建廠,合資建廠通常是技術與市場的互惠,但出于對核心技術的保護,外資力量的技術輸出有限,從而導致內資力量以市場換技術的初衷無法實現。
隨著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一些發生災害頻率相對較高的國家將面臨著是否加大制造業產能對外轉移的抉擇。產能的轉移是必然的,但是核心技術的轉移仍面臨較大的障礙。濟寧是中國六大國家級工程機械產業基地之一,已聚集小松山推等知名工程機械企業,形成工程機械產業集群,未來這樣的地區將成為產能轉移的輸入地。
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在工程機械市場已經位居世界前列,工程機械大國的地位已經確立。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在亞洲、非洲、南美洲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具有絕對的競爭優勢,這種優勢主要還在于性價比。但隨著國內能源、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勞動力成本也逐漸攀升,低成本運行必將受到沖擊,當這種成本優勢喪失時,工程機械產業必將開始新一輪的產業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