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數控專項辦以[2012]036號函轉發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2012年度立項課題的批復》,以陜西秦川機床工具集團有限公司為牽頭單位組織的“高效高精度齒輪機床產品技術創新平臺”項目獲批。
“高效高精度齒輪機床產品技術創新平臺”國家創新戰略的實施,旨在通過“平臺式”創新,形成示范基地、中試線、試驗平臺和基地、生產線等相關產業化及其各類指標,催生解決平臺內部利益分配的更科學的體系,形成共建技術平臺、共同凝練研究方向、共用平臺資源、共享研究成果、共同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產業鏈的合作研發和成果轉化的運行機制。
“高效高精度齒輪機床產品技術創新平臺”的內容包括以下主要方面:
●一個作用:充分發揮建設三大試驗基地(關鍵技術研究、整機集成與性能優化和用戶工藝)的作用。
●開展九項關鍵技術研究:包括齒輪加工新原理新工藝、齒輪機床設計制造與高速檢測、控制技術與伺服優化、可靠性與精度保持性以及用戶工藝等九大關鍵技術研究。針對戰略產業對高速重載、長壽命、低噪音和高可靠性齒輪傳動的需求,開展齒輪高效高精度加工裝備和工藝研究等具體工作。
●研發四大新產品:磨削直徑3500mm以上的數控成形砂輪磨齒機,最大磨削直徑300mm的數控蝸桿砂輪磨齒機,最大磨削直徑1500mm的復合數控磨齒機,切削直徑3500mm以上的高精度數控滾齒機(蝸輪母機),滿足我國船舶、汽車、機床、能源等行業的需要,引領產業升級與技術進步。
●建設創新基地:建立起不少于30人的專職研發團隊,培養不少于20名中青年研發骨干及相關人才;建設齒輪機床產品設計、制造和檢測創新基地,產品研發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創新目標:建設期內每年申請發明專利3項以上,4年共申請12項以上;形成不少于15項技術規范;到2015年,產品技術水平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導國內市場,并有一部分中高檔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延伸閱讀:
齒輪傳動系統作為海洋資源開發裝備、大型船舶、高速機車、核電與風電、航空航天以及電動汽車等領域的基礎部件,其性能與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具有極其密切的關系。
眾所周知,硬齒面齒輪可以大大提高齒面承載能力和抗膠合、磨損能力,使傳動系統的功率密度和機械裝備的工作速度大為提高。如高速線材軋機的軋制速度從過去的30m/s以下提高到90-120m/s,采用硬齒面齒輪傳動使傳動裝置的體積大大地減少,可以降低制造成本。硬齒面齒輪制造中遇到的頭等難題是熱處理變形,特別是大直徑齒輪,材料特性決定齒輪在熱處理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發生變形,齒輪工業界經多年艱苦努力,仍然無法解決這一重大問題。當前大多數場合要求齒輪精度在GB6級以上,如風電齒輪箱要求齒輪達到GB5級,電動汽車齒輪減速器要求輸入轉速10000rpm以上和超過5級的加工精度。
在實際工況下,齒輪的承載能力和運動平穩性取決于相嚙合齒面的接觸狀況,理論上完全精確的共軛齒面只有在空載或輕載條件下才能正確嚙合。所有齒輪傳動系統受載都會發生變形而使齒輪副產生錯位,要使實際變工況載荷作用下的齒輪具有理想的接觸和運轉平穩性、低噪音,必須對齒輪修形。由于各類機械裝備的工作狀況不同,齒輪傳動系統的結構布局不同,要求齒輪的修形也各不相同,且修形越來越復雜,修形量一般都是以微米為單位計量,為了達到修形改善齒輪性能的目的,對齒面形狀精度必須提出更高的要求。
大量應用實踐也已經證明,磨齒可以獲得高強度、長壽命、低噪音的齒輪。如某汽車變速箱制造商采用秦川磨齒機代替剃齒后,變速箱的噪音降低10多分貝,另一家原為1.6L發動機設計的變速箱,以磨代剃后可直接應用于1.8L發動機。
綜上所述,齒輪熱處理后必須經過精加工才能發揮硬齒面的優越性能。磨齒工藝是唯一能達到上述三方面要求的齒輪精加工工藝,所以開發先進的磨齒裝備和磨齒工藝對提高我國齒輪傳動的整體水平顯得十分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