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一汽、東風與長安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等四大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
相較于一汽和東風,長安今年的動作顯得“高調”不少。尤其是在工信部表態將制定停售燃油車時間表后,長安更是成為了傳統車企中第一個將其提上了議程的企業。
10月中旬,長安在北京發布了名為“香格里拉計劃”的新能源戰略。根據規劃,長安將在2020年建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臺,并在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意義上的燃油車,同時至2025年投入全新純電動車產品21款,插電混合動力產品12款。
“香格里拉計劃”這一新能源全新戰略正式啟動,標志著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進入全新階段,目的則是為了能在“全面投入、全面提速、全面升級”行動綱領的指引下,更好的聚焦客戶愉悅體驗,聚集合作伙伴資源,聚力打造經典產品,實現長安汽車新一輪大發展。
如今的長安汽車,正處于第三次創業的關鍵時期,而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的轉型升級,則是長安汽車發展過程中的必由之路。
在智能化領域,長安汽車也走在行業的前端。成功掌握智能互聯、智能交互、智能駕駛三大類60余項智能化技術的長安汽車,已在國內實現了首次2000KM超長距離無人駕駛測試,極大促進了無人駕駛技術的產業化應用。
上半年,長安汽車與蔚來汽車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展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領域的合作,以共同推動智能化服務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也是長安汽車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大舉措。
汽車設計,凝結了品牌的文化的靈魂所在。它不僅體現出外在的顏值修養,而且也聚集了汽車人對于一款車的深度理解,是內部與外在的高度創新的精華所在。而許多自主品牌車型的設計,時常受到人們的詬病。而據騰訊汽車的獨家了解,長安汽車去年之所以推出的新品不多,正是由于對產品設計方面的多次修訂導致上線被推遲。
為了打破造型設計的窗戶紙,長安汽車制定了“生命動感、智色雙旋”的核心設計思路,如今這一全新設計理念已經開始付諸行動,未來這種設計理念也將逐漸落實到量產車型上并形成長安汽車特有的家族化特征。在下一輪的新產品中,長安汽車的DNA和創新性會更高,以迎接來自市場的更嚴峻的考驗。
這場“完全不對外”的簽約,釋放出的合作細節有限。但結合近期長安汽車高管在公開場合的言論,整合資源共謀發展,似乎成為了其近期的主要任務。
在不久前的廣州車展(微博)上,長安汽車副總裁(參配、圖片、詢價) 龔兵在談及年底上市的睿騁(參配、圖片、詢價) CC時,給出了年銷量不能低于10萬輛的KPI,并表示,“對于很多自主品牌來說這個數字都還停留在夢想階段,但總得有人去試試。”
年銷十萬輛,即便是對已連續三年年銷破百萬輛的長安品牌乘用車來說,也并非一個可輕易觸達的高度。為產品做減法,做不到銷量標準就砍,三家合作后,這一標準是否可以成為其共同的準則?一旦真的實施,又能剩下多少產品?未來三家是否會針對產品進行梳理整合?留給了我們無限(參配、圖片、詢價) 的遐想。
深度全球一體化,是汽車行業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全球前十大車企重新洗牌洗牌、中國品牌車企獲得一席之地或將成為一種必然,在這種情況下,長安汽車選擇與其他“國家隊”進行全面合作,便不難理解了。而在資源整合能力上,東風許多合資板塊的技術都已實現了共享,這一點十分值得長安學習。
變革,是當下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詞之一,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輕量化已成為新型汽車產業鏈的發展方向。早在今年2月17日,一汽和東風在長春簽署了戰略性框架協議,雙方計劃共建前瞻共性技術創新中心,合作內容主要集中在車載智能網聯、燃料電池、輕量化等領域。在合作上,一汽集團和東風汽車也已走在了前方。
彼時,便有業內人士透露,在一汽與東風合作之后,同為央企的長安汽車也有強烈意愿,希望加入到一汽與東風的技術合作之中。而伴隨著這次長安汽車的加入,三方的合作與不在局限于前瞻技術層面,而是覆蓋到汽車產業全價值鏈。
三方的合作,可謂史無前例。毫無疑問,這一場合作將開啟中國汽車品牌全新時代,成為中國汽車品牌聯手迎戰全球汽車競爭的新起點。它將徹底改變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格局,也將改寫全球汽車行業發展的歷史。此舉能否助力中國汽車企業搶占戰略制高點、讓中國汽車品牌做得更響、更強、更優?市場會告訴我們答案,而我們或許將有幸成為歷史的見證者。
相較于一汽和東風,長安今年的動作顯得“高調”不少。尤其是在工信部表態將制定停售燃油車時間表后,長安更是成為了傳統車企中第一個將其提上了議程的企業。

10月中旬,長安在北京發布了名為“香格里拉計劃”的新能源戰略。根據規劃,長安將在2020年建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臺,并在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意義上的燃油車,同時至2025年投入全新純電動車產品21款,插電混合動力產品12款。
“香格里拉計劃”這一新能源全新戰略正式啟動,標志著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進入全新階段,目的則是為了能在“全面投入、全面提速、全面升級”行動綱領的指引下,更好的聚焦客戶愉悅體驗,聚集合作伙伴資源,聚力打造經典產品,實現長安汽車新一輪大發展。
如今的長安汽車,正處于第三次創業的關鍵時期,而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的轉型升級,則是長安汽車發展過程中的必由之路。
在智能化領域,長安汽車也走在行業的前端。成功掌握智能互聯、智能交互、智能駕駛三大類60余項智能化技術的長安汽車,已在國內實現了首次2000KM超長距離無人駕駛測試,極大促進了無人駕駛技術的產業化應用。
上半年,長安汽車與蔚來汽車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展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領域的合作,以共同推動智能化服務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也是長安汽車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大舉措。
汽車設計,凝結了品牌的文化的靈魂所在。它不僅體現出外在的顏值修養,而且也聚集了汽車人對于一款車的深度理解,是內部與外在的高度創新的精華所在。而許多自主品牌車型的設計,時常受到人們的詬病。而據騰訊汽車的獨家了解,長安汽車去年之所以推出的新品不多,正是由于對產品設計方面的多次修訂導致上線被推遲。
為了打破造型設計的窗戶紙,長安汽車制定了“生命動感、智色雙旋”的核心設計思路,如今這一全新設計理念已經開始付諸行動,未來這種設計理念也將逐漸落實到量產車型上并形成長安汽車特有的家族化特征。在下一輪的新產品中,長安汽車的DNA和創新性會更高,以迎接來自市場的更嚴峻的考驗。
這場“完全不對外”的簽約,釋放出的合作細節有限。但結合近期長安汽車高管在公開場合的言論,整合資源共謀發展,似乎成為了其近期的主要任務。
在不久前的廣州車展(微博)上,長安汽車副總裁(參配、圖片、詢價) 龔兵在談及年底上市的睿騁(參配、圖片、詢價) CC時,給出了年銷量不能低于10萬輛的KPI,并表示,“對于很多自主品牌來說這個數字都還停留在夢想階段,但總得有人去試試。”
年銷十萬輛,即便是對已連續三年年銷破百萬輛的長安品牌乘用車來說,也并非一個可輕易觸達的高度。為產品做減法,做不到銷量標準就砍,三家合作后,這一標準是否可以成為其共同的準則?一旦真的實施,又能剩下多少產品?未來三家是否會針對產品進行梳理整合?留給了我們無限(參配、圖片、詢價) 的遐想。
深度全球一體化,是汽車行業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全球前十大車企重新洗牌洗牌、中國品牌車企獲得一席之地或將成為一種必然,在這種情況下,長安汽車選擇與其他“國家隊”進行全面合作,便不難理解了。而在資源整合能力上,東風許多合資板塊的技術都已實現了共享,這一點十分值得長安學習。
變革,是當下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詞之一,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輕量化已成為新型汽車產業鏈的發展方向。早在今年2月17日,一汽和東風在長春簽署了戰略性框架協議,雙方計劃共建前瞻共性技術創新中心,合作內容主要集中在車載智能網聯、燃料電池、輕量化等領域。在合作上,一汽集團和東風汽車也已走在了前方。
彼時,便有業內人士透露,在一汽與東風合作之后,同為央企的長安汽車也有強烈意愿,希望加入到一汽與東風的技術合作之中。而伴隨著這次長安汽車的加入,三方的合作與不在局限于前瞻技術層面,而是覆蓋到汽車產業全價值鏈。
三方的合作,可謂史無前例。毫無疑問,這一場合作將開啟中國汽車品牌全新時代,成為中國汽車品牌聯手迎戰全球汽車競爭的新起點。它將徹底改變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格局,也將改寫全球汽車行業發展的歷史。此舉能否助力中國汽車企業搶占戰略制高點、讓中國汽車品牌做得更響、更強、更優?市場會告訴我們答案,而我們或許將有幸成為歷史的見證者。